【原创】起底上半年燃料电池产业融资案例
融资
文章来源自:高工氢电网
2022-06-23 10:02:12
阅读:17143
摘要今年上半年(截至6月22日),国内燃料电池产业链公开的大额融资事件就超过12起,预计总融资金额超过20亿元。
随着产业发展的提速,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正在积极融入资本市场。一方面,多家企业启动上市辅导或披露上市意向,拟借力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进程;另一方面,越来越多企业在筹措资金用于研发、产能扩张及市场拓展,以增强综合竞争力。根据公开信息统计,今年上半年(截至6月22日),国内燃料电池产业链公开的大额融资事件就超过12起,预计总融资金额超过20亿元,包括新研氢能、律致新能源、华涧新能源、新氢动力、氢航科技、爱德曼、东方氢能、济美动力、骥翀氢能、氢途科技、未势能源、上海大创等完成了融资。随着燃料电池产业由产品导入期向商业化推广初期过渡,很多企业已成功获得资本的青睐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1年1-12月,仅燃料电池产业链,就有超过20家企业获得资本的支持,融资总金额超过40亿元。尽管整个行业开年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的波及,整体上,燃料电池产业链的融资依然承接去年的良好态势,并且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加强。从产业链细分领域来看,12家获得融资的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中,有9家公司是燃料电池系统/电堆企业,占比高达75%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因为系统/电堆企业本身数量就很多;另一方面,对于投资机构而言,系统和电堆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地位,营收见效快,上市相对更为容易。另外三家获得融资的产业链企业中,律致新能源的主营业务是燃料电池生产和测试设备;华涧新能源专注于提供空压机等燃料电池BOP系统解决方案;上海大创重点关注核心辅件产品,主要涉及空气进气系统、尾排系统、氢气供应系统和热管理系统等。从地区分布来看,12家获得融资的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中,上海地区企业家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,共有6家,占比达50%;浙江省以3家位列第二位;其余北京、天津、四川各有1家企业获得融资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,上海地区的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都位居全国前列,更获投资者青睐。目前,上海已覆盖八大关键零部件,具备完整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,虽然第二季度开始受到疫情的影响,但是资本的热情依然不减。整体来看,今年上半年我国燃料电池产业链的融资呈现出以下特点:其一:产业链集中度较高,大额的融资主要集中在燃料电池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,尤其是燃料电池企业更受资本方的青睐。其二:融资金额大幅上涨,部分企业进入数亿元级的融资企业俱乐部。自从去年下半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公布后,融资的规模开始明显扩大。今年上半年的12个融资案例中,有5家企业的融资过亿。其中未势能源总融资额9亿元;爱德曼融资4亿元;新研氢能和骥翀氢能分别融资超亿元,多家燃料电池企业融资规模与估值水平打破新纪录。其三:有技术沉淀与研发实力的企业备受资本青睐。获得资本注资的企业有建立了自己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、有较强的技术沉淀,个别新锐势力也均有深厚的背景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本市场更青睐侧重研发,有技术实力的企业。其四:融资多用于扩建产能,同时注重加速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落地推广。氢城示范政策为产业链企业带来流量订单机会,企业为获得订单,参与多个示范城市群的建设,投建产线是必然。同时,不少公司还需不断迭代产品,进行新产品的开发。而要将新产品推向市场,既要讲究策略,也需要资金的支持。在以上融资企业中,不少公司都明确提出将部分融资用于加快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化推广。